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096.1--2022/ISO2538-1:2014
代替GB/T4096—200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楔体
第1部分:角度与斜度系列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Wedges-
Part 1: Series of angles and slopes
(ISO2538-1:2014,IDT)
2022-10-12实施
2022-10-12发布
目 次
前言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楔体系列附录A(资料性)与GPS矩阵模型的关系参考文献·
D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409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楔体》的第1部分。GB/T4096已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角度与斜度系列;一第2部分:尺寸与公差标注。 本文件代替GB/T4096—2001《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棱体的角度与斜度系列》,与
GB/T4096一200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将“棱体”改为“楔体”(见第3章,2001年版的第2章); b)删除了棱体,多棱体、棱体高、棱体厚等术语及其定义和相应的图示(见2001年版的第2章); c)将“一般用途棱体的角度与斜度系列”“推算值”“特定用途的棱体”三表合为一表(见第4章,
2001年版的第3章和附录A)。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2538-1:2014《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楔体第1部分:角度与斜度系
列》。
本文件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0)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机生产力促进中
心有限公司,东莞市中旺精密仪器有限公司,郑州大学,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中机研标准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衍龙、许源平、杨将新、李涂鲲、张宗政、明翠新、朱悦、郑鹏、罗钧鼎、赵朋、 曹彦鹏、潘康华、郑春平、余敏明、唐聘、付红圣、宋书洋。
本文件于1983年首次发布为GB/T4096一1983,2001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发布为 GB/T4096.1—2022。
引言
模体是除了锥体之外的角度尺寸要素类型,在机器结构中应用广泛。随着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的实施,原有标准中的相关定义与规定已不再适用。比如,GB/T38762.3一2020对角度尺寸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与分类,取消“棱体”概念,统称为“楔体”。模体标注方法的标准一直缺失,而传统公差标注又无法对模体表面形状要求给出明确指示,极易引起不确定性,影响产品功能。
同时,国际上经技术修订的ISO2538-1:2014与ISO2538-2:2014替代了ISO2538:199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棱体的角度与斜度系列》。GB/T4096一2001等同采用ISO2538:1998。为了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一致,现将GB/T4096分为两部分出版。
GB/T4096的制修订,不仅有助于统一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概念,而且给出楔体的尺寸与几何标注方法,可有效地降低应用尺寸规范控制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对于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和过程质量、促进产品质量的全周期管理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GB/T4096《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楔体》由两部分构成。
第1部分:角度与斜度系列。对一般用途的模体规定角度与斜度系列,旨在减少具有模体特征的工件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工具,量规和测量仪器的数量。 一第2部分:尺寸与公差标注。对模体规定特征与尺寸,及其尺寸与公差的标注方法,盲在满足
功能需求,降低不确定度。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楔体
第1部分:角度与斜度系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楔体的术语和定义,三个角度系列(120~0°30"),一个斜度系列(1:10~1:500)。 本文件适用于一般机械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楔体wedge 由一对相交平面与一定尺寸所限定的几何体。 注1:楔体是角度尺寸定义的尺寸要素。 注2:见图1。
3.2
模体角wedgeangle β 在垂直于楔体棱边的平面内定义的楔体角度尺寸。 注:见图1。
3.3
模体斜度 wedge slope S 两指定楔体截面相对于任一楔体平面的高度H和之差与其之间的投影距离L之比。
S=(H-h)/L=tanβ
注:当楔体角β<90°时,L为正值:楔体角β>90时,L为负值。
3.4
模体比率 rate of wedge C 楔体角的半角正切值的2倍。
C=2 tan
2
3.5
注:见图1。
a) 小于90°
b) 大于90°
标引序号说明:
模体棱边;楔体平面。
1
2
图1楔体
3.6
V形体 vee-block 燕尾体 dove-tail 特定的大角度楔体。 注:见图2和图3。
图2燕尾体
平面EM
图3V形体
4 楔体系列
表1给出了一般用途的模体角度,模体斜度的公称值,及其所对应的楔体比率模体斜度的推算值。
特殊模体的角度尺寸仅适用于表1脚注中提及的情况
表1模体角度、模体斜度、模体比率的公称值和推算值
推算值
公称值楔体角度系列2
模体
特殊模体 斜度 模体比率 模体斜度
模体角度
系列1
β/2 P β/2 β β/2 s 120° 60°
sd
cc 1 : 0.288 675 1:-0.577350 1:0.363271 1: 0.324 920 1: 0.500 000 1#0.651613
β
P
一
一
一 -
108° 54°
一
90° 45° 一 -
一一
/
75° 37°30" 一
10.267949 1:0.324920 1:0.577350
72° 36° 50°b
1
一
1:0.688190 1:0.866025 1:1.072253 1:0.839100
-
60° 30° - 45° 22°30" 一
1
-
一
一
1:1.207107 1:1.000000
- -
40° 20°
1: 1.191 754 1:1.732051
1:1.373739 1:1.866025 1 : 2.835 641 1:2.747477 1: 3.797 877 1:3.732051 15.715026
一
30° 15° 20° 10° 15° 7°30* -
1 一
-
-
10° 5° 8°
- -
1:5.671282 1:7.115370 1:8.144346 1:9.514364
- -
4°
1:7.150333 1:8.174928 1*9.540568
/
7° 3°30
-
3° 一一
6°
1 : 10 -
5°42'38.1"
- -
5° 2°30
1:11.451883 1*11.430052 1:14.318127 1:14.300666 1:19.094230 1:19.081137
一
4° 2° 3° 1°30"
-
-
一
-
-
/ 1° 一
- 1 : 20 一
2°51'44.7"
一
2° 一 1° 0°30
1:28.644981 1:28.636253
一 -
-
1°8'44.7"
- 1 : 50 -
-
一
一
1:57.294325 1=57.289 962
-
一
1 : 100
34'22.6"
-
0°30" 0°15
1:114.590832 1 :114.588 650
17'11.3" 6'52.5"
- 1: 200
一一
/
1# 500
-
-
一
“适用于V形体;适用于燕尾体; “C表示为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