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
ICS 73.080 CCS Q 69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胎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
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准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 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平、丁浩。
I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注: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如图1所示。 计数
目
1 600
O'T
900
wu S02
wu
8
400
100
10
20
50
30
40
S0
CuKa, 2
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
1
GB/T 41741—2022
3.2
凹凸棒石黏土 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
动力黏度dynamic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
脱色率decolorization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μ1、μ2、 u3、μ。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表1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及表示方法
动力黏度值 mPa·s μ≥2500
代号 μ1 μ2 μ3
动力黏度级别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500≤μ<2500 500≤μ<1500
<500
4.2 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 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5脱色率分级
5.1脱色率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大小,将其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级别,代号分别为T.、 T,、T。、Ta、T。。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代号及脱色率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2。
2
GB/T41741—2022
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
脱色率 % T≥90 80≤T<90 70≤T<80 50≤T<70 20≤T<50
代号 T. T, T. Ta T.
脱色率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5.2 脱色率级别划分规则 5.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 5.2.2 根据所得脱色率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
6 化学组成分级 6.1 化学组成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差别,将其划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代号分别为B1、B、B。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代号及化学组成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3。
表3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及表示方法
氧化镁质量分数
化学组成级别
代号 B Bi Bμ
% B≥12 8≤B<12 5≤B<8
I级 Ⅱ级 Ⅲ级
6.2 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 6.2.1 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 6.2.2 根据所得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级别。
取样要求
7
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行样,并保存一份备样。
8 分级报告
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