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3031.1-2022 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 第1部分:总则

GB/T 23031.1-2022 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 第1部分:总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5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5 16:08:47



相关搜索: 指南 互联网 平台 应用 工业 总则 部分 23031

内容简介

GB/T 23031.1-2022 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 第1部分:总则 ICS35.240.50 CCS L 6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031.1—2022
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
第1部分:总则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guide-
Part1:Generalprinciples
2023-05-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3031.1—2022
目 次
前言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概述总体规划 5.1 需求分析 5.2 目标确立 5.3 可行性论证 5.4 平台应用实施方式选择整体设计 6.1 平台服务商选择 6.2 方案制定 6.3 资源投入实施准备 7.1 设备联网 7.2 网络改造 7.3 数据准备平台实施 8.1 平台开发 8.2 平台部署 8.3 资源接入 8.4 试运行与上线 8.5 安全保障平台应用
4
0
6
7
8
9
9.1 发展模式构建 9.2 生态运营 9.3 绩效改进参考文献 GB/T23031.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23031《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指南》的第1部分。GB/T2303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
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寄云鼎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蒲惠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舒普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奥利普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天瑞集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杭州百子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箭电控设备成套有限公司、航天云网云制造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来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摩尔元数(福建)科技有限么
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河钢数字技
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恩云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浦江伯虎链条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浙电招标咨询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金数时代智能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捷匠网络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通(上海)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威顿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湖南响箭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高格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文谷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数益工联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捷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融和互联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明度智云(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君、周勇、姚磊、刘默、于秀明、李尧、朱浩、杨宝刚、王兵、李清、张友明、汪顺利、 杨丽锋、李作鹏、蔡方良、韩建强、时培昕、张旭、钱晓钧、王克飞、卢跃文、陈录城、张军华、毛分忠、高金岗、 陈虎、李佳、刘永才、葛铭、高小峰、王涛、毛伟琦、赵梦露、宋世杰、汪冠春、刘平、郑忠斌、李毅仁、谢龙德、 郑恩其、顾哗、田继开、唐权斌、周欣、孙继国、邵泽华、姚健、贺仁龙、包连迪、殷军普、谢娇峰、何小燕、 蔡忠宏、何松泉、任涛林、申培、杨巍、刘涛、汪涛、叶朝伟、何盛华、王剑、王莲、黄雯瑶、沈建芳、金涛、 葛亚飞。
ImI GB/T 23031.1—2022
引言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实现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支撑服务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加速发展期,平台应用深度与广度不断提升,企业普遍从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方面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模式,对于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意义重大。然而,企业应用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过程中普遍面临过程不规范、路径不清晰、方法不明确等问题,呕需把握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基础共性规律,研制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提供规范化、可操作、易推广的方法指导,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GB/T23031《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指南》旨在给出一套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开展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的实施方法论,拟由6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总则。目的在于确立企业应用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通用方法,提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主要任务和关键步骤。 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目的在于给出数字化管理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特定能力要求,明确数字化管理发展新模式构建所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内容和应用方法。 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目的在于给出智能化制造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特定能力要求,明确智能化制造发展新模式构建所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内容和应用方法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目的在于给出网络化协同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特定能力要求,明确网
-
-
络化协同发展新模式构建所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内容和应用方法。 第5部分:个性化定制。目的在于给出个性化定制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特定能力要求,明确个性化定制发展新模式构建所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内容和应用方法第6部分:服务化延伸。目的在于给出服务化延伸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特定能力要求,明确服务化延伸发展新模式构建所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内容和应用方法。
IV GB/T23031.1—2022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指南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总体原则,提供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过程中的总体规划、整体设计、实施准备、平台实施与平台应用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活动并构建相关创新发展模式,也适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23000一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3000一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概述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主要过程包括总体规划、整体设计、实施准备、平台实施与平台应用,如图1所示。
a) 总体规划:企业宜明确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需求,从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
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方面找准适宜的发展模式,确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目标,综合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的可行性,并选择适宜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方式,
b) 整体设计:企业宜根据所确定的平台应用实施方式及自身业务特点选择适宜的工业互联网平
台服务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方案,合理安排人、财、物等相关资源投人。
c) 实施准备:企业宜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所需的基础支撑条件,做好设备联网、网络改
造、数据准备等实施准备工作。 d) 平台实施:企业宜根据所确定的平台应用实施方式进行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与部署,将相关设
备、系统、数据接人平台,稳妥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试运行与上线,并同步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保障能力。
e)平台应用:企业宜从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方面构
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发展模式,持续汇聚模式发展所需要的人、机、料、法、环等各类资源,不断繁荣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生态,系统分析并改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绩效。
1 GB/T 23031.1—2022
实施准备
整体设计
平台应用
总体规划
平台实施
平台服务商选择
发展模式构建
需求分析
设备联网
平台开发
生态运营
目标确立
方案制定
网络改造
平台部署
可行性论证
绩效改进
资源投入
数据准备
资源接入
平台应用实施方式选择
试运行与上线
安全保障
图1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主要过程
5总体规划
5.1 需求分析
企业宜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需求分析:
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相关的外部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环境、
a)
行业态势,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的产业、技术、应用等发展情况;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相关的内部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业务模
b)
式、技术条件和软硬件基础等;分析并识别拟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解决的业务痛点和能力短板;
c)
d) 分析并确定拟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构建的创新发展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化管理、智能
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
5.2 目标确立
企业宜从以下方面提出清晰、明确、具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目标: a) 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b) 平台资源汇聚水平; c) 平台赋能能力; d) 关键业务绩效; e) 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情况; f) 经济效益; g) 社会效益。
5.3可行性论证
企业宜依据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需求及目标,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主要内容、配套条
2 GB/T23031.1—2022
件、技术路线、资源投人和预期成效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和评估论证,给出可行性论证结果。可行性论证的重点包括但不限于:
a) 战略可行性:宜重点关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是否能够有效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的落地与
实现; b) 业务可行性:宜重点关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是否能够解决业务发展痛点、补齐能力短
板、提升业务效率、创新发展模式;
c) 技术可行性:宜从企业现有信息化架构、网络环境、设备基础、数据基础、安全防护、人员能力等
方面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技术可行性论证; d) 组织可行性:宜从企业现有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
施的组织可行性论证:
e) 经济可行性:宜从投资预算、预期回报、潜在风险等方面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经济
可行性论证。
5.4平台应用实施方式选择
企业宜结合可行性论证结果做出是否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决策,并选择适宜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方式。可选择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a) 自建平台:企业宜根据自身需求建设个性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源
汇聚和服务应用; b) 订阅服务:企业可选择面向市场提供公开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按需订阅平台提供的产品
及服务。
6整体设计
6.13 平台服务商选择
企业宜根据所确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方式,综合考虑自身相关基础条件、技术能力等情
况,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采用5.4a)中所述方式的企业亦可以完全依托内部团队独立开展平台应用实施相关工作。选择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时,对于其所提供的平台,宜重点考虑以下方面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a)平台汇聚的工业应用软件(APP)、云化软件或解决方案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与企业需求的
匹配程度;
b) 平台可连接的或已连接的设备种类、数量及其与本企业的契合度; c)平台积累的工业机理模型、工业微服务等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其与本企业的契合度; d): 平台提供的大数据挖掘、图形化编程、知识建模等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的丰富程度及易用性; e) 平台的模块化功能构建、个性化定制、可持续拓展、安全保障能力及与本企业业务系统的兼容
性、适配性。
6.2方案制定
企业宜联合所选择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共同制定详细、务实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方案,并按程序对其进行评审、批准和变更控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方案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总体目标与考核指标: b)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遵循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c)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边界和范围; d)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主要任务和技术路线,其中,明确接人平台的设备、数据、业务系统
3 GB/T 23031.1—2022
等资源;
e).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安全保障措施: f)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发展模式设计和生态运营策略; g)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组织机制、进度计划、培训计划及资源保障; h)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投人预算、预期成效、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6.3 资源投入
企业宜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相关的人、财、物等资源投入进行统筹安排: a)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宜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统筹推动,应用实施团队宜涵盖信息化、设备、
业务、数据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职人员,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并组织开展培训使相关人员具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所需的工业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复合性知识和技能;
b) 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所涉及的设备联网、网络改造、平台开发部署、服务订阅等方面的
资金投人和使用进行统筹安排和协同优化调整,确保资金投入与使用的合理性、适宜性和持续性;
c)配备适宜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所需要的软硬件基础环境,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
提供必要的网络、计算、存储等基础资源支撑
7实施准备
7.1设备联网
企业宜根据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需求,明确拟接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设备清单、拟采集的设备数据、拟连接的设备通信接口及拟解析的设备通信协议等,并对相关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使其具备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本条件。设备联网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a)对于不具备通信接口的设备,对其加装传感器或扩展通信接口,使其具备数据采集基础条件; b) 对于具备通信接口的设备,对其通信协议进行解析,打通数据传输接口,确保设备数据可采集; c) 根据现场情况安装必要的工业网关、工业计算机等边缘计算设备,开展设备的多源异构数据的
汇总、集成、存储和分析工作,确保设备数据可在边缘端得到准确、及时、有效的处理; d)根据现场网络环境开展边缘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通信连接、调试与适配工作,确保在边缘端
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间建立起安全可靠的传输通道。
7.2 网络改造
企业宜根据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需求,结合其网络应用现状,对相关网络设施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造升级。网络改造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a)开展企业内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升级,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通信设备、传输介质、
传输协议进行必要的更换或升级,确保网络带宽与传输时延等可满足工业数据传输的容量、速率、准确性等要求;宜选用统一的网络通信标准打通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通用以太网等异构
b)
异质网络,实现异构异质网络的融合与互联互通; c) 开展企业外部网络的服务选型与适配接入工作,构建安全可靠的外部网络连接机制,将企业内
网安全可靠地接入必要的外部公共网络,可满足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内外网之间进行高可靠、低延时数据传输的要求。
4
上一章:GB/T 41724-2022 云制造服务平台边缘智能网关架构 下一章:GB/T 42021-2022 工业互联网 总体网络架构

相关文章

GB/Z 24294.1-2018 信息安全技术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实施指南第1部分∶总则 GB/Z 24294.1-2018 信息安全技术 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实施指南 第1部分:总则 GB/T 28227.1-2011 文化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第1部分:总则 GB/T 28059.1-2011 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平台互联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T 28059.1-2023 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平台互联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T/TAF 070-2020 移动智能终端与应用软件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实施指南第1部分∶总则 T/TAF 070-2020 移动智能终端及应用软件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实施指南 第1部分:总则 GB/T 28059.1-2023 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平台互联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正式版